服务热线:0755 2891 2583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业资讯

磁悬浮是一场长期战役,国内几大市场派别,谁能最终胜出?

发表时间:2018-12-25 次数:549 作者:e车轨道交通资讯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噪声低、造价低、比地铁建设周期短的优点。


但另一方面,由于入地局限、运载能力较差、技术成熟度不如轮轨、无法与现有铁路网络并轨等原因,磁浮列车的应用普及度并不广泛,目前国内仅在长沙、上海、北京开设了三条磁浮列车线路,合计长达58公里,仅上海一条实现了盈亏平衡。(也有说还在亏损中)。


目前来看,磁浮列车的市场规模其实不大。


磁浮,可能是未来最为理想的出行模式,但要实现更广泛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障碍,需要很长时间铺垫。


磁浮是以技术来驱动的,目前的几个市场流派拥有的核心技术,及实际应用情况如何?谁更有可能胜出?一起来看看:


我国磁浮市场派别之京派


主要成员:中车唐山、国防科大、北控磁浮


中车唐车


中车唐车公司是我国较早开展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工程化和产业化的轨道装备主机厂,凭借五代磁浮列车技术产品的研发、制造及运营的深厚积累,成为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产业的引领者。


行业地位:市场化先行者。核心技术与国防科大、北控磁浮合作。


代表作:

中车唐车时速100公里中低速磁悬浮列车


图片来源:搜狐新闻客户端


 采用常导中低速磁浮系统,于2017年投用于北京S1线,6辆编组,设计时速100公里,满载定员1302人。编组灵活,可根据客流调整。


最小转弯半径75米,爬坡能力达到70%(指列车前进1000米,线路的垂直上升高度70米)。


 研究和创新方向作品:

160公里新型中低速磁浮工程样车


2009年以来,国防科技大学与中国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北京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等单位合作,走军民融合式自主创新道路;


经过多年奋力攻关,实现了混合悬浮控制、高精度定位测速、降低电磁铁发热、电器设备结构优化等一系列关健技术突破,研制出时速160公里的新型磁浮列车工程样车,为我国发展时速200公里的中速磁浮交通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图片来源:长城网


2018年5月23日,新型磁浮列车工程样车在国防科技大学磁浮试验线运行试验成功,时速可达160公里以上


该列车在国际上首次采用“长定子永磁直线同步牵引+永磁电磁混合悬浮”技术方案,与我国现在投入运营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相比,悬浮功耗降低20%,牵引效率提高10%以上,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标项目:

广东清远磁浮线


2018年7月份,中车唐车接到招标方通知,成功中标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浮旅游专线——清远市磁浮旅游专线项目车辆采购订单,将为全球第5条、国内第3条中低速磁浮运营线路提供新型磁浮列车。


目前凭借北京s1线、清远旅游专线两个项目,中车唐车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同时拥有2000mm和1860mm两种轨距磁浮技术平台,为两座城市、两条线路批量提供商用磁浮列车的主机厂。


加分项:

与西南交大合作高温超导磁悬浮项目


西南交大目前正在筹建一条6公里长的试验线,进行时速1000公里以上的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应用关键技术和工程示范研究。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2018年年初,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的研发工作,从成都转移到了中车唐山机车公司。怎么让车悬浮起来,还能保持磁悬浮车无论转弯,还是上下坡,都能安全、平稳运行、没有噪音呢?中车唐山机车公司的科研人员接过了研发的接力棒。


加分项探索:

杭州将建高温超导磁浮线(示范线)


来自杭州钱江世纪城的消息称,亚运会城市轨道交通示范线工程已于近期完成预可研初稿。


图片来源:都市快报


根据预可研报告,项目线路总长度11.258km,分两期建设,设站9座,将是中国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超导磁浮铁路。西南交大是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的诞生地,该项目有可能与其合作,中车唐车也有可能参与项目车辆制造。


北控磁浮


为北京的磁浮交通而生的一家企业,我国磁浮交通最早的研发企业之一。


1999年初,八达岭长城景区外扩,新建停车场在距长城2.6公里外的高速公路出口处。究竟采用怎样的交通方式将游客搭载上行?轻轨、大巴这两种载客模式先后被否决。最新的磁浮技术进入人们视野。


北控磁浮早期研制的磁浮样车,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为建造八达岭磁浮,北京磁浮公司(当时名为北控磁浮公司)应运而生。后因种种原因,2002年八达岭磁浮项目被搁浅,北控磁浮的磁浮列车却一直在迭代。


行业地位:探路者


代表作:

北京磁浮S1线


2011年2月,由门头沟通往北京市区的北京S1线立项,北京的磁浮交通建设得以重新开始,原本可以成为我国首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磁浮线路。


始料未及的是,2013年5月,国务院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地方。由于审批权下放过程中,两级政府之间存在衔接空档,工期再一次被推后


长沙磁浮后来居上。2014年审批、2015年建成、2016年通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了“我国第一”“世界上最长”等桂冠。


由于北京政府善于穿针引线,北京控股磁浮磁浮公司牵头,国防科大、唐山轨道客车公司、株洲南车时代、上海飞机制造厂、四方车辆研究所、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等17家单位建立了“共同投入,知识产权共有,长期排他性合作,产业化收益共享”的攻守同盟,实现了资源的系统集成,以极低的成本完成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轨道交通系统工程化建设。


图片来源:京投官网


2018年随着京投完成对北控磁浮的收购京投跻身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世界领先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供应商行列。


未来,北京、长沙、成都或在中低速磁浮产业上展开全面的竞争和较量。


我国磁浮市场派别之湘派


主要成员:中车株机、中国铁建、西南交大、国防科大、同济大学


中车株机


2018年6月13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首列2.0版商用磁浮列车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下线,意味着中国磁浮列车技术取得新突破。


而由中车株机公司牵头研制的时速100公里长沙磁浮快线列车于2016年5月上线,迄今已安全运营超过170万公里,载客近600万人次。这款列车被称为中国1.0版商用磁悬浮列车,是我国第一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商用中低速磁悬浮列车。


行业地位:我国中低速磁浮商用市场的开创者,核心技术与西南交大、同济大学、国防科大等合作。


代表作:

我国商用中低速磁悬浮1.0版本


图片来源:搜狐客户端


采用常导电磁铁悬浮、直线感应电机牵引,设计最高速度为100千米/小时。每列车长约48米,宽2.8米,高3.7米,由3节编组而成,每列车最大载客量为363人。


在长沙磁浮线服役的T01、T02、T03、T04、T05共5列车,其中T01、T02、T03的悬浮控制器由西南交大与中车株洲联合研制,西南交大提供相应的悬浮控制软件;


T04的悬浮控制器由同济大学与中车株洲联合研制,同济大学提供相应的悬浮控制软件;


T05的悬浮控制器由国防科大与中车株洲联合研制,国防科大提供相应的悬浮控制软件。


研究和创新方向作品:

中国首列2.0版商用磁浮列车


2018年6月13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首列2.0版商用磁浮列车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下线。


2.0版磁浮列车相比1.0版列车具有多处创新: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这是世界首列短定子直线电机快速磁浮列车,设计时速提高至160公里;


优化了牵引辅助系统设备设计,牵引功率提升30%,采用三节编组的最大载客量提升至500人;


优化了端部电磁铁设计,使整列车悬浮能力提高6吨;车辆各系统在设计时均注重了轻量化,比如车体采用了铝合金与复合材料相结合的复合顶盖。

 

1.0版磁浮列车适用于城区,而时速160公里的2.0版磁浮列车适用于中心城市到卫星城之间的交通。


加分项:

牵头研制国家中速磁悬浮列车


我国目前自主研制的商用磁浮项目覆盖了时速100公里、160公里、200公里的多品种磁浮列车。


我国中速磁悬浮由中车株机在牵头研制,适用于城际间、时速200公里的商用磁浮3.0版列车,有望于2019年下线。


加分项商用探索:

长株潭城际拟采用中速磁悬浮


注意是拟建,区别于现有长株潭城际。预计2025年建成。


中国铁建


中国铁建,于2016年10月全额出资设立了中铁磁浮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2017年西南交大与中铁磁浮公司联合成立磁浮交通研究院,同年与中铁建工签署磁浮技术合同;


2018年3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投资项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地严控城轨车辆新增产能。


该政策出台后,各地方政府和轨道交通央企展开全面的产能自查。


5月初,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叫停了旗下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在长沙的磁悬浮车辆生产线。


据媒体报道,中低速磁悬浮市场空间很小,我国已有两条车辆生产线,产能已经过剩。在造车项目被叫停后,铁建方面回应磁浮研究将继续。


图片来源:中铁磁浮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官网


中国铁建与清远磁浮交通有限公司签署清远磁浮旅游专线工程EPC总承包合同,目前项目已确定从中国中车购买磁浮车辆。


我国磁浮市场派别之川派


主要成员:  新筑股份、成飞公司、西南交大


新筑股份


新筑股份在2018年3月19日通过购买德国博格集团的技术切入磁浮列车领域。并于2018年6月5日发布公告,拟投资6.8亿元在成都新津县建设一条4.5公里中低速磁浮综合试验线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


图片来源:相关新闻报道


成飞公司


行业地位:高速磁悬浮方面的领军者


继2007年完成国家863专项高速磁浮车辆研制课题后,2008年7月,成都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简称成飞)与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磁浮车辆许可制造及供货合同》:


由成飞承担两节高速磁浮工程样车(一节端车、一节中车)研制任务,包括整车工程化设计、车体制造、整车总成、厂内静悬浮调试等。


这一批上海磁浮列车是参照德国转移技术,按照上海磁浮公司的改进方案要求,由成飞与中车长客以技术共享的方式合作研制,各自承担不同节数的生产任务。


图片来源:中车长客


2010年3月4日,成飞制造的中国第一节国产化高速磁浮列车完成厂内静悬浮试验,并于2010年4月8日正式出厂交付。从合同签订到车辆交付,历时20个月。


我国磁浮市场派别之高速磁浮力量


主要成员:中车四方、成飞公司(前文已介绍)、中车长客、航天科工


中车长客


迄今为止,中车长客是我国轨道装备制造业极个别拥有高速磁浮车辆实际运营经验的企业。在中低速磁悬浮领域则中标了清远磁浮线旅游线项目。


行业定位:中低速磁浮、高速磁浮两手抓核心技术与西南交大、同济合作。


1

中车长客的磁浮发展历程

2001年长客股份和西南交通大学联合研制了青城山低速磁悬浮车,该车是常导吸浮式磁浮车,3辆编组,最高试验速度80km/h;


2005年为上海1.7公里试验线开发研制3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


“十五”研制一辆用于同济大学高速磁浮试验线用高速磁浮试验车;


“十一五”完成两辆时速500公里高速磁浮国产化样车的生产制造,现已投入上海示范线开展商业运营;参照上海磁浮引进的德国技术,并与成飞公司以技术共享的方式进行合作研制


“十二五”完成两辆高速磁浮试验车车辆升级改造。

中车长客“十五”期间高速磁浮试验车(拍于工序中)  图片来源:中车长客



中车长客时速500公里高速磁浮国产化样车,现已在上海实验线投入商业运营


中车长客“十二五”期间 技术提升版高速磁浮列车


中车四方股份

我国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科技专项“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项目,包括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项目与时速200公里的中速磁浮项目。


其中时速200公里中低速磁悬浮项目由中车株机牵头研制,时速600公里磁浮项目则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牵头联合国内15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攻关。


将建设一条高速磁浮试验线、研制一列高速磁浮试验列车。这是将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磁悬浮线路和项目。


2018年9月28日,中车四方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建英在香港表示,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营时速高达550公里的新型高速磁浮列车,将于2020年正式下线。


据介绍,高速磁浮交通系统采用成熟的常导技术和具有我国特色的永磁电磁混合悬浮技术组合的技术方案,技术定位准确、技术路线正确、主要技术指标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技术方案可行,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探索:

青岛城阳高速磁浮示范线


2018年11月22日,青岛高速磁浮试验段城阳棘洪滩地块公示,地块位于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内,其中CY1507-019地块为高速磁浮试验段。 占地面积0.65公顷,地块北面将建设110KV变电站一座。


图片来源: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官网


未来可能的商用项目:

山东将在青岛与烟台间建设磁浮线路


2018年10月2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山东省沿海城镇带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规划显示,先期谋划在青岛、烟台间建设磁悬浮线路。


不过规划未透露采用中低速磁悬浮还是中高速磁悬浮,参照上海磁浮30km左右却采用了运行时速将近400公里的高速磁浮,青岛与烟台间的线路不排除采用中车四方技术。成为我国拥有自主产权的第一条高速磁浮线路。


中国航天科工


目前航天科工提出“飞行列车”的概念,计划研制时速达40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


11月6日,在珠海航展上航天科工不仅展示了高速飞行列车仿真模型,并且和浙江吉利控股签订协议,将在国内共同开发“高速飞行列车”。


图片来源: 相关新闻报道


按照计划,高速飞行列车拟于2020年前完成关键技术攻关并开展系统集成验证,预计2023年前达到1000公里每小时的试验速度,2025年实现时速1000公里全系统载人设计能力。


我国磁浮市场派别之新创派


主要成员:中车大连、西南交大

中车大连


为加快磁悬浮技术研究,推动磁浮技术应用,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在2015年,西南交大与中车大连公司就新一代中低磁浮技术确立合作关系,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与开展战略合作。


行业地位:我国中低速磁浮商用市场跟进者,与西南交大合作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车。


代表作:

时速160公里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车


新一代中速磁浮车由西南交大提供核心技术、全套解决方案,联合中车大连研制,入围“中国设计红星奖”。


图片来源:中新网,注意区别于中车株机商用磁浮2.0版本


列车以电磁力实现列车悬浮和导向,采用直线电机牵引运行


该车设计时速达160公里,可适应最小平面曲线半径50米,最大爬坡能力为100‰显著高于上一代的70%。采用工字形悬浮架显著改善了车-轨-桥耦合振动,同等条件下悬浮能耗为上一代50%。


商用线路:

暂无


我国磁浮发展大事记


1989年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中国第一台小型磁悬浮原理样车。

1990年

 第一次“磁浮列车、直线电机技术研讨会”在西南交大召开。


1994年

西南交大研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可载人常导低速磁浮列车,但只能在完全理想的实验条件下运                             行成功。


1995年

中国第一台载人磁悬浮列车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


2000年

西南交大磁悬浮列车与磁浮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世界首辆高温超导载人磁浮实验车。


2001年

上海磁浮交通引入德国常导磁浮技术,筹建我国首条高速磁浮线。


2001年

由长春客车厂、西南交通大学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联合研制开发的中国首辆磁悬浮客车,在长春客车厂竣工下线。


2001年

北控磁浮第一台磁悬浮列车通过中试评审


2002年

2002年2月28日,上海磁悬浮列车示范线下部结构工程全线贯通并开始架梁。



2003年

四川成都青城山磁悬浮列车线完工,该磁悬浮试验轨道长420米针对观光游客。


2003年

中国成功研制一种新技术──永磁技术MAS-3,其造价比德国及日本的技术还要低。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组建国内第一支永磁牵引系统研发团队,后用于磁浮领域。


2005年

北控磁浮第二辆磁浮车在北车唐山机车厂下线

2005年

成飞开始研制CM1型“海豚”高速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500公里,原本预计会于2006年7月在上海试行。 然而,由于技术难题,西南交大放弃研制,该车转交国防科大继续研制成功,该车在上海同济大学嘉定分校内。


2005年

同年由长春机车厂生产的另一辆高速磁浮车也研制成功,在同济大学校内。

2006年

中国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在成都青城山一个试验基地成功通过室外                             实地运行联合试验。利用常导电磁悬浮推动。


2008年

青城山试验线遭到破坏。

2009年

北控唐山试验线第三代磁悬浮列车编组运行 


2010年

成飞公司制造的中国首辆高速磁悬浮国产化样车在成都实现交付。

2011年

西南交大全面参加中车株机中低速磁浮列车的研制。


2012年

我国第一代中低速磁浮商用列车在中车株机下线。

2014年

长沙磁悬浮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中国第一条完全自主研发的商业运营磁悬浮线。

2015年

长沙磁浮线建成。

2016年

长沙磁浮线通车。

2017年

北京首条磁悬浮列车线通车。

2018年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方案在青岛通过专家评审。

2018年

新筑进军中低速磁浮市场。

2018年

中国首列2.0版商用磁浮列车,中车株机时速160公里磁浮列车下线

2018年

中国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车,中车大连时速160公里磁浮列车下线。

2018年

中车唐山,160公里新型中低速磁浮工程样车研制成功。

2018年

中车唐山与西南交大合作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列车项目

2018年

广东清远磁浮旅游线开建。

2018年

航天科工与吉利汽车携手将研发飞行列车

通过大事记可以看出:


1990年代是中国磁浮的试验探索期;


21世纪头十年开始商业化探索,上海磁浮线投运,北京磁浮项目几经过周折停摆;但北控磁浮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


2010年代,我国磁浮市场与产业开始露出市场化的痕迹,北京磁浮项目重启,长沙磁浮项目后来居上,湘派、京派、川派、高速磁浮势力纷纷建立。


磁浮核心技术掌握在:西南交大、国防科大、同济大学三所高效手中,走的一直是产学、校企合作的路子。


不过也有例外,2018年新筑和航天科工的入局,算是惊喜!鉴于磁悬浮是未来交通,应用和被接受度依然不及有轨电车、单轨高,目前来说,新筑等企业的入局不太可能像比亚迪进军单轨市场那样,带来市场的大跃进式发展。


磁浮市场还有待孕育!


磁浮列车生产与制造市场的几大派别如上所述。你更看好哪一家?

(来源:中国e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