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9-03-13 次数:574 作者:原创: 李亚山、林志佳
源自:麻省理工科技评论APP2008 年,《钢铁侠》横空出世。在影片中,托尼·斯塔克(Tony Stark)展现出了强势的一面,描绘出人类创造力与人性缺陷的象征。而这部影片为大家打开了漫威宏大的电影宇宙。
钢铁侠那一身神奇的机器装甲令所有人惊叹,电影形象已经深入人心。那么,在现实中,人类什么时候能穿上机器装甲呢?
上半身的装甲“战士”
事实上,早就有公司开始研究类似机器人装甲。
美国机器人研究公司 SarcosRobotics 从 2000 年就开始研究这种可穿戴机器人技术,当时盐湖城总部的工程师们开始为美国军方研究实验性的超级士兵服。2010 年,该公司发布了一款原型机,穿戴者在木板上打孔,这也因此为它赢得了“钢铁侠套装”的绰号。
2017 年,SarcosRobotics 推出“上半身”的人控机器人 Guardian GT,它有着两个 7 英尺(2.13 米)长的手臂,每个都有 500 磅(227 公斤)的力量。
然而,它这两根力大无比的手臂却又十分的灵活,可以做出各种灵巧的动作。
Sarcos 的 CEO Ben Wolff 表示,他们的 Guardian GT 可以让一个从未经过训练的操作人员在上手后立刻学会如何控制它。Guardian GT 的手臂与人力在运动学上是相等的:其立体相机与肩膀之间的距离和人类自身的比例同等,其肩膀到手肘,手肘到手腕的距离比例也与人类一样。
这意味着,操作者和 Guardian GT 并不是连在一起,操控它就像操控一个大一号的自己(高达)一样,有点类似装甲战士,需要独立行进。
图片来源:Ieee Spectrum
这个原型机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笨重。必须与墙上的电线相连,限制了使用者的活动范围。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Sarcos 将这个原型机进行改进,向前进了一步,推出了一款操作者可以直接穿上的商用机器外骨骼:Guardian XO。
Ben Wolff 说,这款由电池驱动的机器套装将于 2019 年面世。它不是为军方设计,而是为工厂车间、建筑工地和矿山等工业场所设计的。在这些地方,Guardian XO 可以提高工人生产力,并减少伤害,进而提供可观的投资回报。
有调查数据显示,仅在美国,职工背部伤病造成的经济影响大约每年就超过 1000 亿美元,与背伤相关的工人索赔费用每起从 4 万至 8 万美元不等。这些伤病除了对雇主、职工和保险公司造成的巨大经济后果之外,还会对职工造成长期甚至永久性残疾。
Sarcos 公司的全身机器人外骨骼 GuardianXO,将大大减少与工作相关的伤害,同时增强工人的力量、耐力和精确度,以提高生产率。
尽享人类甲
最近,我们在国外“贴吧” Reddit 上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人类甲”这种模式逐渐被现代人所接受。
图源:Reddit
贴主“neonlightdistrict“发布了一条帖子,称自己通过 3D 打印技术,自己做了一个右臂的外骨骼,而在 Thingiverse 网站,还有人做了一套所谓的“西装”,其实就是上半身的外骨骼。
这种外骨骼产品,其实使用在医疗当中,并没有特别奇怪的点,但是,人活得好好的,却想做“甲壳”,建造强大的身躯,也是非常奇特。但是,享受“外骨骼”带来的美好,自然也是小众群体的乐趣。
近日,日本航空公司引入了一种叫“强力装”的产品,具体来说,由于大量旅客来到机场,托运行李不停转出,忙得地勤人员晕头转向,工作负担有增无减,员工面临过劳问题,未来只怕会更加严重。
而日本航空公司的这款“强力装”,在搬运重物时减轻员工身体负担,可减少腰部 10 公斤的重量,提高 2 成工作效率,舒缓劳动负重感。
简单来说,这其实就是通过“外骨骼”助力工作人员,非常精确地完成任务。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负载通过机器外骨骼被转移到了地板上,因此可以轻松完成任务,同时也可以保护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免受伤害。
机器外骨骼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渐成为必需品。未来,劳动力短缺现象将成为大问题,机器外骨骼技术或许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End-